陈竺:严格监管烟草业欺骗宣传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 吸烟有害健康,这一问题并未得到绝大多数人重视。昨日,卫生部发布我国首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报告称,全球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视频:专家称低焦油低危害说系烟草企业骗局来源:江苏卫视数高达600万,我国则突破了100万。
7.4亿人被二手烟所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其中,吸烟者死亡约540万,即平均每6秒钟有1个吸烟者死亡,现在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因二手烟暴露所造成的非吸烟者年死亡人数约为60万。
如果全球吸烟流行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将达800万,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
中国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报告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烟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据调查,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另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如对吸烟流行状况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
成年男性吸烟率达52%
从吸烟人群看,我国3亿多的烟民中,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成年男性吸烟率高达52.9%。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
报告认为,我国公众对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3/4以上的人群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人群不了解二手烟暴露的危害。
报告提出,包括医生、教师、干部等关键人群,对吸烟危害健康这一重要的科学事实也缺乏深刻认识。卫生部表示,当前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的正确认识是我国控烟工作的重点之一。
■ 焦点
低焦油卷烟削弱戒烟意愿
此前,有烟草公司推出“低焦油卷烟”和“中草药卷烟”,称这种烟危害很小,诱导消费者吸烟,甚至影响吸烟者戒烟。昨日,卫生部发布的报告认为,全世界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只要吸烟即有害健康。
有充分证据说明,相比于吸普通卷烟,吸“低焦油卷烟”并不会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中草药卷烟”与普通卷烟一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烟草业设计和推出“低焦油”、“低危害”卷烟,并加入中草药等添加物的目的,在于提高卷烟的吸引力,从而诱导吸烟或削弱吸烟者戒烟的意愿。
事实上,吸烟者在吸“低焦油卷烟”过程中,存在“吸烟补偿行为”,包括用手指和嘴唇堵住滤嘴上的透气孔等,这种行为使吸烟者吸入的焦油和尼古丁等有害成分并未减少。
妇女儿童深受二手烟危害
报告显示,全世界有40%的青少年、33%的成年男性和35%的成年女性不吸烟者,遭受到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我国则有7.4亿人遭受二手烟危害。二手烟暴露是影响我国居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充分证据证明,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和胎儿出生体重降低。
同时,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庭,是我国二手烟暴露的主要场所,其中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最高。死亡人群中,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则超过10万。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陈竺:严格监管烟草业欺骗宣传
卫生部部长表示,烟草企业变换手法推销产品,甚至采取伪科学手段对抗控烟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虽然社会关于控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烟草业变换着各种手法进行对抗。”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世卫组织将“烟草业干扰”选定为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针对“烟草业干扰”这一主题,卫生部部长陈竺昨天表示,国家对烟草业一些欺骗性的宣传活动,要有严格的监管,只有这样控烟工作才能真正实现。
针对当前的控烟形势,陈竺表示,我国作为烟草最大的生产国和销售国的状态还在延续,近年来烟草产量在增加,这说明烟草危害有增无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烟草企业也在变换着手法变相推销产品。虽然社会关于控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烟草业变换着各种手法进行对抗,包括用一些伪科学的手段,可以说是一种欺骗的手段。
当前,有不少人认为,烟草业上缴了大量税款,给经济作出了贡献。陈竺对这一观点也进行了驳斥。陈竺说,实际上专家早有研究,烟草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对税收所谓的贡献,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吸烟造成了患者、家庭、社会的巨大的伤害,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世卫控烟公约的要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国家对烟草业一些欺骗性的宣传活动,要有严格的监管,只有这样控烟工作才能真正实现。
■ 新闻链接
各地控烟模式
上海
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卫生、教育、文广影视、体育、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控烟监督管理工作。
哈尔滨
市、区卫生部门负责防止二手烟危害的日常工作,市、区人民政府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负责防止二手烟危害工作。
广州
爱卫会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开展控烟工作。
香港
禁烟执法主要由卫生署专责成立控烟办公室及警务处执行,并授权3个政府部门在其辖下场地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
■ 综述
控烟20年 谁来执法仍是难题
1995年,北京通过了中国第一个控烟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爱卫会被确定为北京控烟的执法主体。尽管如此,近二十年来,“执法弱”、“执行难”,到底谁来具体执行控烟执法?就如公共场所难禁的烟雾一样,困扰着北京控烟之路。
【问题】
爱卫会执法权限缺失
爱卫会,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在北京1995年制定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中,被规定为“控烟”的执法主体。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爱卫会并没有专职的控烟监督队,是由区县爱卫会、街道和乡镇负责卫生工作的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街道办人员也并非专查控烟,而是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一起进行。
北京市爱卫会负责人表示,每个月自街道、乡镇都会汇总报表,全市大概能够覆盖1万个单位左右的控烟情况。
根据1995年的法规,北京对于违法禁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均制定了明确的法则。单位可被处以1000-5000元的罚款,个人也可处以10元罚款。
但仅过了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使北京的控烟立法一些条款同上位法发生了冲突——爱卫会的卫生检查员不再具有罚款资格。也就是说,爱卫会对于违法吸烟的人员只能进行教育、警告、劝阻。
北京市爱卫会一位负责人认为,控烟并不是为了处罚。“你劝他,他把烟灭了,目的就达到了。”但更多的意见称,控烟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爱卫会缺乏执法权限。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也认为,由于控烟的工作量非常大,以爱卫会现有的人员、权责来说,很难真正达到控烟执法目的。
【现状】
专门控烟队伍组建难
组建一支队伍“专攻”控烟,曾是北京市近年控烟工作的一个探索方向。
“香港就是这样的模式。”爱卫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精力集中”,而且便于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组织、协调。
2008年,为举办“无烟奥运”,北京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委托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公共场所禁烟的监督执法。
去年5月1日,卫生部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施,意味着室内公共场所应开始全面禁烟,也明确区(县)卫生监督所,成为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一线执法主体。
但是,该系统并没有专门的控烟执法队伍。当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所长李亚京计划以此为契机,向政府申请适当增加编制,在卫生监督系统内,建立一支“禁烟执法”队伍。
不过,这并未成为现实。目前,北京市、区两级卫生监督系统执法人员共1000多名,负责的领域已经涵盖了餐饮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等等,根本难以抽出专职部门、人员负责禁烟执法。以东城区卫生监督所为例,室内公共场所的禁烟监察职责划归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科室。据东城区卫生局副局长刘清华介绍,该科室仅有7人。刘清华坦言,在东城,2008年北京市政府控烟令实施至今,尚未对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个人进行处罚。
【探索】
控烟执法权有望分散
不过,今年3月开始征集社会意见的《北京控烟条例》(专家建议稿)中,并没有再提及“专门建立一支执法队伍”。
“建立执法队伍还是需要的,但不能光靠一支队伍,更确切地说是一个领导机关,进行协调、指导、促进。”条例主要起草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松年昨天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专门建立起一支执法队伍,会面临执法人员的工资和编制等诸多问题,现实中并不可行。“北京那么大,一支队伍能有多少人,转也转不过来。”
“首先是考虑效果,其次是节约行政成本。”应松年表示。按照建议稿的思路,卫生、教育、文化、交通、工商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都需要履行控烟职责,并成立专门的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他说,这个控烟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将控烟执法权“分担”到了各个部门。比如,医院的控烟将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的控烟将由教育或人力社保部门负责,商场控烟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文化、娱乐、体育场所以及旅馆业的控烟分别由文化、体育、旅游、经济贸易行政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等等。
应松年介绍,按照这一思路,处罚权也将分散到各个部门,由各部门的执法队伍来负责。“控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的,采取的应是公共治理的思路。”
新京报记者 温薷 魏铭言
|
|